省立十三中非常注意勤儉辦校。凡事盡量自己動手,不花錢或少花錢,為國家節(jié)省開支。校長劉少青注重體育和勞動教育,帶動師生自建操場、義務勞動。學校重視綠化,種植各種花卉,開辦的菊展還登上了報紙。
省立十三中的菊花展
校長重視體育勞動
師生自建操場菜園
舊社會的學校,一般來說是鄙視勞動和勞動者的,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了。省立十三中卻比較重視課外勞動和體育活動。校長劉少青在北京高師上學期間,很多學生只顧埋頭讀書,畢業(yè)時同班的30名同學,就有五六人累得吐血,踏上社會不久,有的竟壯志未酬身先殞。慘痛的教訓使劉少青看到,辦教育一定要抓好體育和勞動,沒有好的身體素質(zhì),學識再多也無用。
來到省立十三中后,劉少青就把開展體育活動和參加體力勞動作為一件大事。學校每周有2小時的勞動課,1小時的勞作課,學校組織師生平操場、修道路、建花壇、種菜園。
剛建校時,在舊文廟找一塊平整的土地做操場都很難,學校東西兩側(cè)有兩大塊空地,坑坑洼洼,高低不平,破磚碎瓦遍地皆是。于是,學校就組織教職員和學生,利用勞動課和課余時間動手勞動,清除瓦礫,削高墊低,平整場地,用雙手改造了東西兩個平平整整的操場,一個作球場,另一個作田徑場,添置了多種體育器械,要求每名學生至少每周參加兩小時的課外體育活動。那時省立十三中的體育活動開展得不錯,學生的體質(zhì)也很好,在省里的運動會上,該校學生的跳高、百米賽跑和三級跳遠排前幾名。
學校還開辟了二畝菜園地,種植茄子、扁豆、西紅柿、大白菜,各班學生由教師帶領輪流管理,所產(chǎn)蔬菜師生分食,教職員伙房基本上不用買菜,也解決了一部分學生的吃菜需求,從而改善了生活,降低了生活費,受到師生歡迎。
由于經(jīng)費限制,學校建設進展不快。有一次,相州的王翔千到學校看望子女,劉少青與他談起這個問題,王翔千提出利用勞作課發(fā)動學生搓土坯的建議。于是,劉少青組織學生搓了大量土坯,在學校后面,采用外面砌磚,里面襯土坯的辦法,建起兩處教師和學生宿舍。
通過這些義務勞動,不僅節(jié)省了學校開支,加快了建校進度,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勞動中受到了教育和鍛煉。劉少青也積極參與義務勞動。他平時經(jīng)常穿西裝,戴一枚金戒指。但每到勞動時間,他把西裝一脫,拿起工具就和學生們一起干。這對全校師生無疑是極大的帶動。
大規(guī)模種花植樹
菊展會登上報紙
為創(chuàng)造良好的教學和學習環(huán)境,在劉少青的倡導下,學校開展了大規(guī)模的綠化和美化活動。全校建起兩處花壇、一處花園。先去曹州(今指菏澤,以牡丹著稱)買了20多種牡丹花,建了牡丹池,陸續(xù)添了梅花、茉莉、杜鵑、月季、梔子、櫻花、玉蘭、芍藥、桂花、薔薇、棕樹等多種樹木和花卉。春季來臨,各種鮮花競相開放,爭奇斗艷,萬紫千紅,別有一番情趣。
學校引進和培育的菊花達四五百種,其中不乏名貴品種,一種名為“玉盤托珠”的菊花,花朵直徑達30厘米。劉少青很愛培植花卉,尤愛菊花,每當早晚和課余,常見他同花匠一起整枝培土。每年學??傄嘀采锨Э镁栈?。在他的辦公室和寢室里,擺滿了盛開的盆菊,床鋪周圍也層層排放著五顏六色的菊花,他獨臥花叢中盡情欣賞。
每逢菊花盛開時節(jié),學校會舉辦菊展會,邀請縣知名人士和群眾到校觀賞、評論,慕名前來參觀的絡繹不絕。1936年,天津《大公報》副刊以半版的篇幅登載了菊展會上一角;《北洋畫刊》也登了一些名菊的照片。
除了每年春季植樹外,從第二級畢業(yè)學生開始,要求每人在畢業(yè)前植一棵紀念樹,所以學校綠化一年比一年好,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,整個學校已綠樹成蔭。
結(jié)合生物教學,學校飼養(yǎng)了一些小動物,有大雁、鵝、野貍子和虎皮鸚鵡等。學校買了6個南泥大缸養(yǎng)金魚,白的銀白,紅的赤紅,有一種名為“當朝一品”的名貴品種,全身銀白,頭頂上三個鮮艷的紅點恰似“品”字,十分可愛。學校每年繁殖金魚幼苗數(shù)千尾,全提供到社會上去。自1934年起,學校靠賣菊花每年收入100多元,用于植樹種花,進一步擴大了綠化和美化的規(guī)模,實現(xiàn)了學校公園化。
學校精打細算
學生生活節(jié)儉
學校很注意節(jié)約,在開支上處處精打細算,嚴格把關。1932年初,尹匯泉為節(jié)省取暖費用,不用帶煙筒的爐子,而用木炭代煤,結(jié)果不幸中毒身亡。學校嚴禁受賄,一次,傳達員葉盛林收瓦工隊長李素云10元錢的賄款,學校立即將其開除。后葉盛林不甘心,聯(lián)合其他工友罷工,教職員們只好親自動手干勤雜事務,學校照常上課,并未受到影響。
學生生活上也非常節(jié)約。王翔千女兒王績和兒子王希堅,1931年考入省立十三中,分在一年級一班,在校住宿。學校為寄宿生設學生食堂,每月5元左右的伙食費。為減輕家中負擔,王績沒有到學生食堂吃飯,只從外面買饅頭和咸菜,其他女同學也多如此。還有的同學生活更節(jié)儉,每星期日回家拿夠七天吃的煎餅及一點咸菜到校,夏天要吃一部分餿煎餅,冬天要吃一部分凍煎餅。即使如此,學生們也會苦中作樂。有一次她們吃飯時,一位同學開玩笑:“我們這些人,就是會和老辣菜疙瘩對命!”全屋同學聽了哈哈大笑,有個同學還噴了飯。
隨著學校每年招生一次,住校的女同學后來增加到20多人。這些同學絕大部分很樸實,生活節(jié)儉,吃苦耐勞,學習用功。很多農(nóng)村的學生為到城里上學,才買了襪子和鞋,衣服仍是自己手工做的。
學校的住宿條件比較艱苦。女生宿舍是兩座各三間和五間磚瓦平房打通隔墻而成的,窗子不少,一門出入,每到冬天因沒有取暖設備,真有點“北風刺骨”的味道,學生們只好緊閉門窗,以減少寒氣的侵入。
男生宿舍是“九間房”,由于屋高院小,日照短,冬天就更冷了。在省立十三中的生活雖然比較艱苦,酷暑嚴寒相當難熬,但學生們并未因此放松學業(yè)。在老師們的精心培育和關懷下,大家始終緊張地學習,愉快地生活。
撰稿:孟文杰
圖片由孟文杰提供
本期參考資料:《諸城文史資料第五輯》《諸城文史資料第九輯》等
責任編輯:邢敏